top of page


2025年5月11日
進步? 並不容易,有時比您想像的還要困難多了
高手不是不會跌倒,而 是熟悉每個絆脚石的位置

以下這位國七下同學,兩點求一直線,同一題,同學第八次才寫對
第一次錯在,只帶入一個點座標,當然無法求出方程式
第二次錯在,-2-3=1,正負數減法做錯,國七上第一章基礎有待加強
第三次錯在,5-(-7)=-3,正負數減法做錯,國七上第一章基礎有待加強
第四次錯在,分數乘法,分子和分子約分,小學分數乘法需要加強
第五次錯在,分數加減法做錯,小學分數家減法就有困難
第六次錯在,不會帶回原式,y=ax+b,國中數學不熟
第七次錯在,化成整數,同學卻採用減法,國七上第三章等量公理需加強
第八次才做對。

深度教育診斷九問
一、原題重現得分率
❶ 若此刻重出原題,能否穩定得分?
❷ 若此刻重出原題,是碰巧做對還是真理解?
→ 需檢測3種變型題通過率
二、教學成本評估
❸ 教會「此題」需時多久?
→ 依斷點分佈,約需 6-8小時針對性訓練這一題,這位同學能得分嗎?
❹ 根治「相關觀念」需多少投入?
→ 40小時系統性重建(含小學分數+國七上核心單元)
三、教育適配反思
❺ 學校課堂真實吸收率恐低於 30%
→ 當教師講解「直線方程式」,學生還在對抗分數計算
❻ 未來無效學習時間預估
▸ 國中階段:約 420小時(占數學課時53%)
▸ 高中階段:恐 完全脫軌(若未及時介入)
❼ 斷層的起點:可追溯至 小學五年級分數運算
四、教學形式抉擇
❽ 團體班的局限:
✓ 進度壓力掩蓋根本問題
✓ 同儕比較加深挫折感
→ 量身客製獨立指導才是解方
❾ 學習情緒狀態:
▸ 當前挫折指數:★★★★☆
▸ 但「八次嘗試」證明其韌性可被轉化
「這些錯誤其實是珍貴的『學習地雷圖』 堅持八次不放棄!已展現高度學習動機。
「真正的數學力,始於勇敢面對錯誤的勇氣」
bottom of page